如何看待一天之内人民币汇率双破双升
来源:金融时报
最近两天,待天境内外人民币汇率交易价先后跌破整数关口,人民引起了市场关注和热议。币汇这延续了8月中旬以来的率双调整,主要反映了国际市场仍在重新定价美联储货币紧缩立场和消化8月份美国通胀数据,破双美元指数强势整理,待天再度冲高的人民影响。有意思的币汇是,9月16日当天,率双出现了人民币汇率日间向上破“7”,破双夜间向下破“7”的待天情形,最终离岸和在岸人民币汇率分别收在6.9985和6.9705比1。人民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加大,币汇笔者以为宜平常心看待。率双
首先,破双虽然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但今年以来人民币在主要货币中依然表现稳健。年初至9月16日,美元指数累计上涨14%以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跌8.0%,但兑英镑、欧元、日元、韩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中间价分别升值8.0%、4.0%、14.1%、7.3%。同期,人民币汇率指数保持了基本稳定,表明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是美元强势造成的被动调整。显然,对居民个人来讲,现在如果去美国观光旅行、出国留学的费用高了,但去欧盟、英国、日本、韩国的费用却少了许多。
其次,从最新数据看,8月中旬以来的这波人民币汇率调整,没影响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本态势。8月份,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由上年同期逆差16亿转为顺差151亿美元,环比增加85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环比增加75亿美元,贡献了银行结售汇总顺差增加额的88%,反映了贸易大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整数关口不过是一些分析人士炒作的噱头,天没有塌下来。
再次,市场分析对于汇率波动关注较多,但市场主体保持了理性。8月份,剔除远期履约的银行代客收汇结汇率,比今年前7个月均值上升3.5个百分点,付汇购汇率下降2.3个百分点,显示市场结汇意愿上升、购汇动机减弱。汇率市场化,就应该是升值的时候买外汇的多卖外汇的少,贬值的时候卖外汇的多买外汇的少。否则,就是市场失灵了。现在,我国境内“低(升值)买高(贬值)卖”的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正常发挥,但有些市场分析还在“刻舟求剑”。
此外,还有些分析常把人民币升贬值等同于升贬值压力或预期,这也是对汇率市场化的误解。因为恰恰是汇率弹性增加,有助于及时释放压力,避免预期积累。反倒是汇率僵化,容易积累升贬值压力和预期,才有了货币攻击发生乃至弃守后,相关货币的汇率一泄如注,最终以货币危机收场。而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如今年日元汇率贬值20%以上,也不能称之为货币危机。
任何时候影响汇率升贬值的因素同时存在,只是不同时期不同因素的影响主导。但随着汇率水平变化,影响因素会此消彼长。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货币。这也就是常说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双向波动是常态、合理均衡是目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年3月份本轮人民币汇率调整以来,至今仅有5月份银行结售汇出现了40亿美元的少量逆差,其他月份均为顺差,3至8月份累计顺差615亿美元。去年同期累计顺差只不过多了209亿美元,当时却是美元强、人民币更强。显然,当前人民币弱势不反映境内外汇供求状况,更多反映的是市场情绪。这种量价背离、非供求驱动的汇率调整,宽幅震荡在所难免。实际上,周五(9月16日)夜盘,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均重新收复了整数关口,离岸和在岸人民币汇率分别较上日分别收涨149和266个基点。这或反映了全天美元指数上蹿下跳、冲高回落的影响。
8月份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顶住多种超预期因素影响,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预计,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及其接续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国内经济回升势头得到巩固和加强,人民币汇率最终将回归反映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状况。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是大家共同的愿望。(管涛)
- ·两部门:加快修订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
- ·刚刚,上海宣布:6月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 ·秒罄!中手游联合腾讯幻核首发《仙剑奇侠传七》数字神兵斩获佳绩
- ·南华期货:贷款利率下限调整意味着什么?
- ·韩国电视剧已被允许在中国播放?外交部:去年以来已经引进多部
- ·存安全隐患 奔驰召回进口及国产汽车超12万辆
- ·河北布局17家应急物资中转调运站
- ·绿叶制药控股的博安生物递表 收入完全依赖一种产品
- ·专家:加快完善契合国企等各类型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国企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的趋势
- ·国家统计局:前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7%
- ·河北廊坊首套房贷利率降至与LPR利率持平 最低可至4.6%
- ·做好防范区有序放开和压力测试,在实际运行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龚正今天在松江区检查疫情防控情况
- ·三六零净亏20亿、360数科净赚30亿,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
- ·隆力奇产品宣传在跑偏的“疗效”道路上狂奔
- ·SEA涨近14%,Q1营收29.0亿美元,同比增长64.4%
- ·方正策略:市场情绪在回暖 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