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党中央、财政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财政运行、部河基层“三保”工作。南监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坚决贯彻党中央、管局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按照财政部党组“紧盯财政可持续,守住生区加强基层财政运行监控”的域性要求,坚持“高站位”、系统性风险注重“建机制”、底线开拓“新方式”、财政聚焦“防风险”、部河强化“服好务”,南监“五位一体”做好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管局
一、坚决坚持“高站位”,守住生区高位谋划统筹推进
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工作的明确要求,也是财政监管工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财政部河南监管局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属性,把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作为财政监管工作重中之重,高位谋划,统筹推进。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的重要意义,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做好地方财政平稳运行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责任担当。把推动党中央关于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作为首要任务,强化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局党组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建立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地方财政运行监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责任,要求相关处室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动态做好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三是加强统筹谋划,实现精准发力。针对地方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现状,强化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就地监管优势,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谋篇布局,统筹推进。聚焦退税减税降费、财政收入质量、基层“三保”、地方政府债务、暂付款规模等财政运行重点内容精准发力,分析研判,提前发现苗头性问题和风险隐患,做到早介入、早处置。
二、注重“建机制”,联合监管凝聚合力
财政部河南监管局贯彻财政部党组“积极有效推进监管局职能转型”工作部署,顺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转变监管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与监测工作“闭环”体系,汇聚多方力量,推动工作开展。
一是建立地方经济形势联合分析机制。加强与省职能部门沟通,拓宽交流渠道,提高分析质量。会同省发改、工信、民政、财政、人社、住建、商务、统计、人行、海关、税务等11个职能部门,采取联合调研、定期分析、共享信息等方式,按季度开展联合调研分析,从经济发展的不同角度分析地方财政运行情况,延展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建立地方财政运行联合会商机制。与省级财政部门加强“横向”沟通,建立地方财政运行联合会商工作机制,按季度定期开展会商,共同分析研判地方财政运行形势,对重大风险隐患联合进行处置,重大事项随时会商。同时,制定《河南监管局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实施细则(暂行)》,明确工作思路,确定重点任务,确保地方财政运行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建立重点监测县区联系点制度。与市、县区财政部门强化“纵向”联系,在原有县级“三保”重点联系点工作机制基础上,根据县区经济发展走势、财政收支形势变化,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建立重点监测县区联系点制度。根据经济财政指标,共同选定35个重点监测县区,采取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方式,按月对重点联系县区财政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督促县区财政保持平稳运行。
三、开拓“新方式”,守正创新稳中求进
财政部河南监管局牢牢把握监管局发展和财政监管工作规律,积极探索职能转型的“新思路”“新打法”,构建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和监测工作全域立体监控体系,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工作开展。
一是抓牢“点线面”,全面评估立体监测。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体系,“点线面”结合统筹推进。省级抓面,按月、季、半年、年度等时间节点,分析全省财政运行特点,研判发展态势;专项抓线,按照财政收入、支出、国库、“三保”、债务等“条线”穿透调研,反映情况;县级抓点,重点分析35个联系县区经济总量、收入质量、政府债务、库款保障等指标,按月收集数据,动态监测分析。
二是打出“组合拳”,提高效率稳步推进。牢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采取“一站式”工作方法,统筹地方经济形势分析、直达资金监管、政府债务监督等相关工作,集中人员、集中力量同步开展,打出“组合拳”。依托财政监管监控系统和相关部门数据系统,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梳理提炼,“靶向”发力,跟踪监测分析地方财政运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稳妥应对,做到监管前置。
三是拓展“新思路”,打破定式体现特色。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体系的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惯性思维,不断提升“跳出财政看财政”的能力水平,以“小切口”反映“大文章”。转变理念,借助外力,结合监管工作实际,邀请相关领域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参与调研,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共同研讨问题,共谋思路良策,不断扩大财政监管工作影响力。
四、聚焦“防风险”,分类监管精准施策
财政部河南监管局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认识当前地方财政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把及时发现、有效防范地方财经领域各类风险作为重点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一是加强基层财政运行风险监测。站位财政视角,持续强化对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趋势的跟踪监测。对财政收入质量持续偏低、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暂付款规模不断扩大、库款保障水平连续走低、“三保”保障基础不牢、债务风险持续偏高的重点市县,加大分析评估和监测力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督促基层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化解风险,切实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二是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督。强化与地方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信息共享,密切关注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情况,严禁地方新增隐性债务,妥善化解存量债务。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后门”,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强化地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融资监督,严禁违规变相举债。严格专项债券“借、用、管、还、效”全过程监管,督促地方严格落实专项债券资金管理,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防范基层潜在风险传导转化。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重点关注区域性经济政策、大规模留抵退税、房地产市场形势、能源保供缺口、就业社保压力、企业债券违约、中小银行风险等对地方财政运行的影响,督促指导基层加强风险预警预见预判,建立健全应对预案、处置机制,实行联防联控,防止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等各类风险外溢,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五、强化“服好务”,提升质量放大成效
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坚决贯彻财政部党组“寓服务于监管之中”的要求,找准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躬身入局,踔厉笃行,提升监管质量,放大监管成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发挥“参谋”作用,服务财政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要求,服从服务财政中心工作,前瞻性开展政策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为财政部党组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完善应对措施、修订完善政策提供坚实基础。《调研反映黄河中下游防汛减灾水平不断提升 三方面短板尚需关注》得到上级批示,《县级财政运行存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等得到财政部领导批示。
二是坚持守土有责,服务地方发展。充分发挥财政监管职能作用,结合区域特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反复影响,加强地方经济发展形势、地方财政运行状况、基层“三保”保障、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财政资金绩效等方面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三是着力制度完善,提升监管效能。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职责定位,发扬斗争精神,讲政治、敢担当、重实干、葆本色,把握好对上负责和服务地方之间的关系。立足当下改和长久立,剖析问题产生原因,研究管理漏洞、制度短板,督促地方严肃财经纪律,完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遏制问题的发生,真正做到既“会挑刺”又“能拔刺”,推动财政监管工作提质增效。
- ·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连续第三周下降
- ·5月非农就业超预期,美联储6月加息50个基点概率达99.3%!三大指数齐跌,特斯拉跌逾8%
- ·桑德伯格告别信:就职14年后,我将离开Meta
- ·拉加德: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 ·俄开发模拟器训练无人驾驶车|创新连线·俄罗斯
- ·美团要降速?
- ·中信明明:基建投资高点可能会在二季度末到三季度出现
- ·A股打工人图鉴:哪些公司减员最多?中石油、海航近3年减员最多
- ·年内9家银行放弃赎回二级资本债 或与债券市场环境有关
- ·拿地榜上的生面孔
- ·端午旅游回暖:长三角旅游复苏明显,本地游是主力
- ·梅德韦杰夫:如果乌克兰袭击俄本土 俄将打击这些地方
- ·高盛:百思买利润率仍将承压 维持“卖出”评级
- ·六百投资卫星收益达80%?“神舟星链”被曝借新概念涉传销诈骗
- ·A股粽香浓!背后竟有上千条专利,还有人参粽、中药粽
- ·实探 | 北京开始\
- ·刘强东发内部信:个人捐款1亿、京东高管降薪最多20%,让德邦兄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 ·蚂蚁集团独董大调整,证监会原副主席史美伦加入,独董占比增至50%
- ·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李松接受审查调查
- ·特斯拉开盘跌超6%,马斯克称公司需要“裁员约10%”,暂停全球招聘
- ·美股短期还要跌10%?小摩:明年或迎来一丝转机
- ·今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2例本土感染者,均在朝阳区
- ·中信明明:基建投资高点可能会在二季度末到三季度出现
- ·俄总统普京解除5名少将职务 克宫:正常人事轮换
- ·日本向世界传递出一个危险信号,它要干这件事
- ·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上海门店端午节后逐步恢复 供应链问题仍是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