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再现提前终止,全面净值化时代市场加速重构
回顾2022年上半年全球的银行经济成绩单,可能最让人惊讶的理财是欧洲和美国的相对经济表现——美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录得环比负增长,跌入市场所谓的产品场加“技术性衰退”,而陷入俄乌冲突和能源困局的再现终止欧洲经济(我们以区为代表)却连续两个季度加速增长(从一季度环比增长0.5%至二季度的0.7%)。在我们看来,提前欧洲的全面“领跑”只是昙花一现,在下半年难以为继,净值种种迹象表明欧洲将先于美国步入衰退,代市而美欧“易位”将对核心资产美元构成支撑。速重
直观地从历史上看,银行美国GDP增速为负时欧元区往往也“凶多吉少”,理财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的产品场加情况并不多见(图1)。
7月29日公布的再现终止欧元区二季度GDP增速超市场预期强劲,一方面因为一季度受疫情爆发影响,提前基数较低,全面另一方面得益于二季度疫情封锁放开、压抑的需求释放,旅游消费回暖推动西班牙和意大利经济强劲反弹,GDP增速分别录得1.1%和1%,而反观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德国,GDP增速停滞(0%)。
而在当前这一注定要“用衰退换通胀”的牌局里,欧央行手里的牌要比美联储烂太多:更顽固的通胀、更脆弱的经济和金融环境。
紧张的地缘政治和金融条件的收紧下,下半年欧洲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较大。一方面,俄罗斯可能断供天然气增加了欧洲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其天然气依存度较高的德国和意大利(图2)。
另一方面,通胀飙升既对需求造成压制,又倒逼欧洲央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而金融条件的收紧将对经济造成进一步的冲击。
3月以来,市场对欧洲“衰退”的讨论逐渐升温,彭博统计显示“衰退”一词被谈及的数量飙升(图3)。而7月末,市场认为欧元区在未来一年内陷入衰退的概率高于美国(图4)。
经济的疲弱态势已经体现在了欧元区的PMI数据上。4月以来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持续下滑,6月前者跌破荣枯线至49.6%(图5)。而新订单与产出之差处于历史低位,体现了需求增长放缓,随着企业根据需求而调整产能,未来几个月欧元区GDP很可能收缩(图6)。
而反观美国,尽管GDP增速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为负,但主要贡献来自于净出口和库存,而这两项的拖累通常不具备可持续性。从先行指标来看,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尚在荣枯线之上(图7)。考虑到相对于欧洲,美国对于俄罗斯能源的依存度较低,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也较小且内需更加稳健。因此,我们认为下半年美国经济相对于欧洲“翻盘”的几率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自二战以来美国仅出现过一次经济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为负而未被认定为衰退的情形——1947年的第二、三季度,当时主要的拖累同样来自于净出口和库存,而消费增速始终为正。
下半年欧美经济“易位”对于全新核心资产最直接的影响是仍会反弹,触顶不等于转向。当前市场认为美元转向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经济的衰退风险上升,二是衰退风险下美联储紧缩预期明显改变。我们认为这一判断仍为时尚早:
从宏观叙事上,美元的转向从来不是美国单方面的事情,除了美联储紧缩预期转向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全球经济(尤其是非美国)的增长预期触底。
关于美联储的紧缩预期,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已提及市场当前对于美联储转向的预期过于激进——2023年底政策利率为2.7%,比6月议息会议的目标低了100bp,这直接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至2.6%至2.7%之间(图8和9)。
我们认为7、8月美国顽固的通胀数据以及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公布新的点阵图将成为市场矫正偏鸽预期的重要催化剂,也会是美债收益率反弹和美元走强的重要窗口
对于非美经济体的经济企稳,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曾提及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中国经济率先反弹,二是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欧洲经济企稳。从目前来看,这两个条件的达成仍不成熟,7月中国制造业PMI回落至49,而欧元区经济下半年的衰退风险则大幅上升。
风险提示:病毒再次变异,全球疫情再次大爆发,政策被迫提前转向;俄乌冲突转向,欧洲能源供给恢复,经济迅速复苏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11月22日回购2857万股H股及1240.2万股A股
- ·暴跌5000多亿!金龙鱼惨遭抛弃,并购扩张后遗症显露
- ·上海全社会用电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2.48%
- ·比特币持有者3天变现损失超73亿美元 创历史纪录
- ·公募基金卖出压力减轻,债市赎回冲击波或接近尾声
- ·鲁商生活服务通过港交所聆讯 在管建面超2200万平方米
- ·“大鳄”潜伏新东方长达半年 暴涨后道出敢重仓的秘密
- ·歌尔股份闪崩跌停,证券部人士:公司经营稳定,二季度预期并未调整
- ·吴昊:美联储“看跌期权”已经不在 避免引爆信用危机是紧缩政策的底线
- ·复星国际将全额要约回购今年到期的仅存两笔境外债券 称公司现金“充裕”
- ·中植科技公布年度业绩 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8035万元同比增长约2.07倍
- ·许宏才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 ·充电1小时收费达10元 共享充电宝成了价格“刺客”
- ·珍宝海鲜舫沉没引关注,有香港海事专家质疑拖船方式不合理
- ·消息称名创优品最快将于周四寻求香港上市批准
- ·理想汽车的第二款车终于上市了,品牌形象能否支撑起近46万的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