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最高法:不要轻信“找后门”低价办理养老保险!

最高法:不要轻信“找后门”低价办理养老保险

时间:2025-07-09 16:39:42 来源:方领矩步网 作者:热点 阅读:495次

最高法提醒老年群体,找后门不要轻信“有关系”“找后门”办理养老保险,最高更不要听信“神医”“神药”“包治百病”等。轻信

8月24日,办理保险最高法发布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养老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段及其危害。找后门

据最高法介绍,最高为依法有效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轻信这批案例主要集中在重点打击的办理保险六类养老诈骗犯罪。案例一,养老被告人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找后门承诺高息回报、最高享受床位优先居住权、轻信入住打折等诱骗老年人大额预存消费投资,办理保险实施非法集资。养老案例二,被告人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承诺高额福利消费卡、货币分红等为幌子,引诱老年人投资“养老公寓”项目,致使老年人钱财遭受损失。案例三,被告人以销售“养老产品”为名,利用虚假宣传获取老年人信任,鼓吹投资收藏品能够获得高额利润,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廉价批发的收藏品,收藏“艺术品”变成高价购买赝品。案例四,被告人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诱骗老年人抵押房屋获得资金,再购买所谓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行非法集资之实。案例五,被告人以代办“养老保险”为名,谎称有能力代办“养老保险”,骗取老年人钱财。案例六,被告人以开展“养老帮扶”为名,以义务诊疗、免费医疗咨询等获得老年人信任后,夸大病情、虚构保健品为“特效”药品,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6个案例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养老诈骗“套路”手段及其危害,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有利于最大限度挤压“行骗空间”。

通过6个案例,人民法院提示广大老年群体选择“养老服务”时,要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养老企业、养老机构。投资“养老项目”和购买“养老产品”时要多思多虑,多与子女商量,不要轻信所谓“高额返利”“高价回购”等宣传,自觉抵制高利诱惑,时刻绷紧防范意识这根弦,时刻保持理性投资、理性消费。

办理“养老保险”时,要通过政府网站、居委会、村委会等有关部门详细了解国家和地方政策,依法依规办理,不要轻信所谓“有关系”“找后门”可以低价办理等。看病就医时要到医院,不要被所谓免费讲座、免费诊疗等蒙蔽,更不要听信“神医”“神药”“包治百病”等。广大老年人要多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养老诈骗宣传教育,充分了解犯罪分子惯用“套路”手法,踊跃举报养老诈骗犯罪线索,牢牢守住“养老钱”。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中国面板企业发力高端领域才有蓝海
  • 新晋VLOG镜头 松下LUMIX S 18mm F1.8体验
  • 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准备大规模扩建,已向德国申请 70 公顷土地
  • 4项两化融合国家标准发布 有效实现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的企业比例约13%
  • 害怕!韩国乐天竟用“白事”信封寄赠品给消费者
  • 油价一涨再涨,加油类APP又火了一把,真这么香?
  • “先涨价再降价”老套路为何难禁止
  • 什么信号?银保监会最新表态:现在抛本币买外汇 将来一定会后悔
推荐内容
  • 养老金二季度调仓动向浮现 集中持有医药和电子行业
  • 两部门发文,事关这一重要原材料!
  • 美学者:中国40年没参战,却被美国说\
  • 龙头券商业绩“失速”:营收净利普降,守住投行业务“阵地”
  • “无货源电商”培训导师挖了个坑, 我竟跳进去了
  • 宠物智能电器:下一个小家电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