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买不到药,加不起油,斯里兰卡怎么了?!

买不到药,加不起油,斯里兰卡怎么了?

时间:2025-07-09 17:55:53 来源:方领矩步网 作者:休闲 阅读:925次

国际金融报

物资匮乏、到药债务高筑、起油抗议不断爆发……斯里兰卡仍然深陷经济危机,斯里政府已将希望寄托于国际援助。到药

当地时间6月23日,起油斯里兰卡主流媒体《科伦坡时报》援引该国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Ranil Wickremesinghe)的斯里话称,斯里兰卡经济已趋于崩溃。到药

据美联社报道,起油为了应对斯里兰卡燃料短缺现象,斯里维克勒马辛哈在最近一次采访中表示,到药他将考虑从俄罗斯购买更大折扣的起油石油,以帮助该国度过危机,斯里而最终的到药“救国希望”,则是起油寄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

物资匮乏

近期,斯里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街头聚集了不少抗议民众,部分抗议者要求维克勒马辛哈下台。

他们的愤怒来自于生活物资的短缺。由于缺乏现金来支付如食品、燃料等必需品的进口费用,物资匮乏的情况在斯里兰卡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

一位无法为父母买到药的妇女抗议道:真的很少看到有人因买不到药而死亡,你有钱,却不知道能在哪里买药。

在南部沿海城镇安巴兰托塔,25岁的IT从业者Sulakshana Chalith表示,为了能给他的摩托车加上油,他得至少排三天的队。“太阳就这样暴晒着所有人,长长的队伍看不到尽头”。

“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Chalith表示,有些人甚至直接睡在路上。

据该国媒体统计,自4月下旬以来,有多达11人在排队等候物资时死亡。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斯里兰卡当今的状况?

分析人士称,这场危机源自多年来政府的管理不善和腐败。不断增长的债务、疫情和青黄不接的旅游业也拖垮了经济。

旅游业是斯里兰卡经济的核心,也是宝贵的外汇来源,但疫情摧毁了旅游业。去年,斯里兰卡接待的游客不到20万,远低于2018年(新冠疫情前)的230万。

与此同时,俄乌冲突也推高了食品、石油价格,斯里兰卡5月份通货膨胀率接近40%,食品价格上涨近60%。

近年来,斯里兰卡外债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在需要增收的情况下,却推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政策。此外,为了偿还国内贷款和外国债券,斯政府增印钞票,更加速了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农作物的大量减产令通胀局势雪上加霜。2021年4月,当局大力推行有机农业,突然禁止农民使用进口化肥和杀虫剂,这令200万农民措手不及,结果就是主食稻米作物产量大量减少。2021年,斯里兰卡稻米产量下降了约14%,价格飙升了约43%。

据悉,这一转变还损害了斯里兰卡的茶叶作物,这是仅次于纺织品的第二大出口产品。2022年一季度,斯里兰卡茶叶产量同比下降15%,达到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为了节省外汇,被视为奢侈品的物品也被当局禁止进口。

寻求外援

斯里兰卡财政部表示,斯里兰卡的可用外汇储备只有2500万美元。这让政府没有足够资金来支付进口费用,更不用说偿还数十亿美元的债务。

与此同时,斯里兰卡卢比贬值近80%,这使进口成本更加高昂。

“斯里兰卡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身上”,《科伦坡时报》6月23日的报道如是说,当下政府正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救助计划进行谈判,预计将在7月底前达成初步协议。

此外,斯里兰卡政府也在寻求更多来自中国的帮助。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政府也提供了数亿美元的额外支持。

值得警惕的是,斯里兰卡的金融危机可能会蔓延至其他国家,彭博首席新兴市场经济学家齐亚德·达乌德(Ziad Daoud)统计了五个最有可能追随斯里兰卡脚步的国家:突尼斯、萨尔瓦多、加纳、埃塞俄比亚和巴基斯坦。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高债务水平、利率上升、货币贬值,且都是发展中国家。

记者 周秭沫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吴万善:探索新模式  激活新动能 构建农信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 俄媒:俄罗斯游客今夏去白俄罗斯进行购物之旅
  • 兰博基尼总经理保罗·波马:未来几年将年盈利率提升到22%至25%之间
  • 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完善公租房保障对促进积极生育的支持措施
  • 23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913例,详情公布
  • 《通胀削减法案》,为何被质疑无法降低美国通胀?
  • 日媒:中国“街拍”盛行,但转卖照片或涉嫌侵权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推荐内容
  • 经销商之死
  • 港华智慧能源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税后溢利10.42亿港元同比跃升34%
  • 北京市委网信办:即日起开展网络谣言信息专项举报行动
  • 8月16日沪深两市涨停分析:绿康生化12天8板 南方精工9天6板
  • 水利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
  • 国家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原院长邱宇峰:实现“双碳”目标,能源互联网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