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囤货有没有必要?经济学原理告诉你
原标题:囤货有没有必要?评论经济学原理告诉你
囤一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则是丨囤告诉没什么必要的
近来,为了有效遏制疫情在社区扩散和蔓延,必经一些地方采取了封控措施,济学一度催生了囤货现象。原理特别是评论上海封控之后,一时间各种“囤货指南”在网上流传。丨囤告诉
其实,必经现在总体上物资供应充足,济学并不存在显著的原理供需矛盾。囤货,评论是丨囤告诉为了在短时期范围内,应对物流链最后100米不畅通的必经问题。随着治理能力的济学提升,可以极大将这个时段压缩到最短,原理然后供应跟上,囤货也就没有必要了。
不过,何谓生活,这个定义略显宽泛,可乐、薯条算不算生活?咖啡与冰激凌算不算生活?所以,囤货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既是给封控期间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鲜活的色彩,也可减轻后期社区志愿者的负担。但归根到底,现在物资丰富,囤货注定是短暂的行为。
↑工作人员在蔬果区上货。图据新京报
一般性囤货,有些人是为了能吃得饱、吃得好,而有些人则是为了赚钱。2010年,曾有一阵子炒作姜蒜的风潮,有人拿几百万去炒姜蒜,几个月盈利数倍之多。2020年10月份,大葱价格从2元/斤开始一路上涨,到2021年1月初,一度突破10元/斤。从数据上看,2020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0.2%,全年CPI涨幅2.5%,物价稳定,为何仍会出现上述现象?
这要从姜蒜的用途来看,这类东西,虽然家家户户都需要,但用量并不大,哪怕价格涨几倍,对市民生活也不构成太大影响。而且,用量不大,产量也就不大,盘子小,资金就容易炒起来。最根本的一个前提是,姜蒜能存放很久。所以,姜蒜成为投机炒作者囤货的首选,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蒜你狠、姜你军、向钱葱”的说法。不过,囤货投机,波动极大,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亏得血本无归。
还有一种囤货是恐慌性的。多年前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连带国内各大超市的碘盐成了“抢手货”。2021年4月,日本正式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后,据统计,天猫超市碘盐类商品的搜索、成交数据出现环比上升322%情况,尤其在临海省市: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和辽宁部分城市,两次囤盐情形类似。其实,碘盐中碘含量不足以有效抵御核辐射,囤盐并非防辐射的正确做法。也有人担心核污水排放之后,海盐有放射性,且不说这种担心没有依据,更何况除了海盐,还有湖盐、井盐都可以供给,大可不必恐慌性地抢购囤盐。
说到恐慌性囤货,可能莫过于上世纪80年代的那波大抢购了。在改革开放初期,商品价格是“双轨制”,即“市场轨”和“计划轨”并行,一种物资两种价格,市场价高于计划价。双轨制的弊端后来逐渐显现,有人在两种价格之间低买高卖牟取暴利。1988年开始进行“价格闯关”,统一价格。价格放开后,肉禽蛋和烟酒都开始大幅度涨价。1988年第一、二季度物价指数8.8%,但到了8月,物价指数已蹿升到38.8%。
于是,人们觉得钱要不值钱了,就赶紧去多买一些东西,以实物来保值。从柴米油盐到冰箱彩电,凡能保值的,都去抢购。抢购潮几乎席卷所有产品,直到抢购黄金首饰。后来,国家及时调整政策,包括宣布物价改革进一步修改完善、人民银行开办保值储蓄业务、停建缓建固定资产项目和压缩社会总需求等。
回看这种抢购,几乎没有多大用处。首先,很多东西很难储存,会贬值。而且,将钱变为实物容易,但从实物变为钱,重新卖出去则很难,价钱往往要打折扣。折扣之大,比通胀的损失更大。再往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有了更多可以投资的东西,也就不再依靠实物来保值了。
现代社会的生活是一张大网,息息相关,很难有人能够单独长期存活下去。最直接的,以城市的居住面积来说,没有多少家庭能够大量地储存物资。所以“囤货”这件事,囤一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则是没什么必要的。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刘远举
- ·欧盟拟设定天然气价格上限 以避免价格异常飙升
- ·6月2日复盘:赛道股全线启动下行情来了? 主力资金出击14股
- ·六大机构策略:科创50放量上攻激活市场热情 高景气赛道助大盘冲关
- ·9月暂停加息无望了?美联储某官员:今年应加息到3.5%
- ·公募基金新品升温态势明显 月内开始发行认购的基金多达132只
- ·江西防疫政策重大调整:低风险地区人员流动不再查验核酸证明
- ·财政部公布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并下达奖补资金预算
- ·国家卫健委:切实提高早发现、早处置能力 避免出现聚集性疫情 防止反弹
- ·创业板30家央企上市公司名单来了,监管层两天三度表态聚焦国企估值体系,与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附股)
- ·台湾,要“买下日本”
- ·海关总署:我国今年以来未进口美国新鲜草莓
- ·戳穿“假治污”的“真把戏”:使用“COD去除剂”干扰环境监测入刑
- ·多家上市公司预中标特高压工程 业内期待直流项目进入核准高峰
- ·这些地方要求常态化测核酸,自费可行吗?
- ·北京、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形势如何?国家卫健委最新判断
- ·北京扩大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实施范围并延长缓缴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