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安永李菁解读《适应战略2035》:二三产业如何防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

安永李菁解读《适应战略2035》:二三产业如何防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

时间:2025-07-08 00:22:04 来源:方领矩步网 作者:热点 阅读:742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江孜琦北京报道

近日,安永生态环境部、李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读科学技术部、战略财政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下称“《适应战略2035》”)提出,产业对于金融、何防候相能源、范气旅游、关金交通等敏感二三产业,融风应防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安永明确要求建立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的李菁气候和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鼓励企业与金融机构制定符合“双碳”目标的解读转型战略、路径和目标。战略

什么是产业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的关键点?二三产业如何防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应该如何进行气候和环境信息披露?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何防候相大中华区ESG管理办公室主任李菁。

李菁表示,构建气候适应性社会关键是评估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制定统一的减轻和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战略规划。在她看来,当前我国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分析评估仍然不足,构建气候适应性社会关键是评估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协同发力,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她预计未来企业也将会面临强制性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建议金融机构开展气候压力测试,从高碳行业入手,更全面披露其资产组合碳排放信息。

气候适应需要金融体系作出系统性响应

《21世纪》:《适应战略2035》距2013年我国首次发布气候战略已过去近10年,中国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工作面临哪些新挑战?什么是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的关键点?

李菁:气候变暖加剧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为防灾减灾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当前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分析评估仍然不足,对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和行动力度仍亟待提升。

构建气候适应性社会关键是评估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制定统一的减轻和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战略规划,加强综合应对能力建设,调动各方力量,科学、有效、有力、有序减轻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化解灾害引发的社会矛盾。

银保监会于2020年印发了《关于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向银行分别征集气候变化减缓和气候变化适应两个科目。

疫情前,全球所有用于绿色气候融资资金中只有少部分资金用于气候适应性方面。对于适应气候变化而言,提高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人口的气候韧性,管理气候风险是非常重要,非常迫切需要的。

《21世纪》:面对“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一目标要求,《新适应战略2035》提出适应、协同适应的原则,要求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协同发力。你认为金融体系应如何响应?

李菁:近年来,极端高温、干旱、强降雨、森林大火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频发、多发,引发全球普遍关注。

《新适应战略2035》系统提出适应、协同适应的原则,要求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商业性金融机构协同发力,拓宽资金渠道,构建支持适应气候变化产品与标准体系,作出系统性响应。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2021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绿色债券种类不断拓展,碳中和债券、气候债券、蓝色债券、生物多样性债券等绿债子品种持续创新推出、蓬勃发展。转型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也将作为绿色债券的重要补充,形成合力多元化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

企业或将面临强制性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

《21世纪》:新适应战略中多次强调完善气候变化标准体系,这对于各行业、企业意味着什么?

李菁:通过完善相关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可以更好识别、评估和管理气候风险。文件也对监管部门制定相关规定提出了要求,可以预见未来企业将会面临强制性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特别是上市公司、发债企业应尽早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路径和目标,以应对更严格的监管要求。

《21世纪》:文件提出健全碳排放信息披露框架,如何推动金融机构进行碳排放信息披露?

李菁: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印发《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正式拉开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披露的大幕。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内容中首次纳入“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ESG)”,以规范健全有关上市公司ESG责任表现的信息披露工作。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相较自身运营碳排放,其投资组合的碳足迹管理至关重要。建议金融机构开展气候压力测试,从高碳行业入手,通过测算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指标评估、管理棕色产业气候风险敞口,以更全面披露其资产组合碳排放信息。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这些领域想办法、谋实招、促实效!陈吉宁调研虹口区
  • 第106届全国糖酒会开幕在即,展览规模为历史之最
  • 投资者提问:贵公司主业医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一贯稳定的医药部三季度几...
  • 青岛:11月8日0时至12时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例
  • 欧美反垄断机构紧追不舍,美国科技巨头“腹背受敌”
  • 中国银保监会印发《财产保险灾害事故分级处置办法》
  • 期货大咖聊大宗:进口数据出现拐点 纸浆四季度存在较大下跌机会
  • 商飞:C919年底交付航司,与航司充分交流后再定产能计划
推荐内容
  • 越秀地产:战“疫”日记|“这是一场只许成功,不准失败的硬仗”(二)
  • 工信部:坚持全球化发展方向 共同维护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 张庭夫妇涉传销案听证会结束,微商“陷阱”为何屡禁不止?
  • 中国商飞:未来20年将有9284架飞机交付中国市场
  • 如何借道增强策略ETF获取超额收益?
  • 日薪超千元!一天接超10单!天凉了,这类职业突然“火”了!订单大增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