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6 01:03:57 来源:方领矩步网 作者:百科
作者/黄青春
“快手和抖音的门徒电商成长路径太像了,虽然各自背靠的抖音内容生态、流量分发逻辑,快手甚至电商打法、终成大主播成长路径不尽相同;但电商业务的淘宝起势、造势、门徒基建几乎前后脚,抖音无不按照‘切外链、快手上小店、终成推商城’逻辑演化。淘宝”一位资深电商运营专家向虎嗅表示,门徒从产品到业务,抖音抖音、快手快手这对“冤家”过去两年总在不同战场狭路相逢,终成如今却不约而同将电商业务向着货架电商演化。淘宝
虎嗅获悉,快手已经内测“商城”频道数月,将在今年双十一期间为做大促的主要流量场景之一推出,很可能在App首页一级入口;另有消息称,目前快手商城已在招商,今年双十一期间将与短视频、直播间、店铺等,共同构成全新的快手商家经营矩阵。
值得一提的是,在快手上线“商城”之前,抖音已上线商城频道——自此,抖音、快手均基于自身电商生态搭建了商城体系。
事实上,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内容电商向着货架电商迁徙过程中,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传统电商平台也在持续探索直播生态,以淘宝App为例,近两年在淘宝推荐页以短视频形式出现的商品比例增幅明显,且支持滑屏切换视频,用户体验接近抖音、快手;拼多多也于今年2月底首次在App首页底部增加“多多视频”。
“互联网上半场是各做各的,下半场不就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然后等到发现适合自己的,再形成新的平衡。”诚如微博CEO王高飞所言,待抖音、快手标配“商城”后,无疑将加速直播电商与货架电商的融合,而抖音、快手、淘宝此前的暗自角力势必越发剑拔弩张。
抖音前面趟,快手后面“抄”
毫无疑问,“商城”承载着快手电商更大的野望。
此前,快手电商用户运营负责人表示,今年8月快手已对商城频道进行灰度测试,测试“商城”首页包含商品分类栏、品牌补贴、超级秒杀和品牌特卖等频道,并将入口置于App首页顶部Tab栏。“测试过程中,有七成以上原来没有在快手直播间下过单的用户在商城频道到访。”
测试版本中,商城进入快手App首页顶部Tab栏,插入“同城”和“放映厅”Tab之间从流传的测试截图不难看出,快手“商城”页面布局、功能与传统电商商城大同小异,为丰富用户消费选择搭建了更多落地场景;而快手透漏的测试结果无疑展现出“商城”蕴含的巨大电商潜力——尤其2022年,抖音电商GMV目标直奔万亿而去,其与快电商业务差距越拉越大,如何将高度集中的消费场景分散化,成为快手做大电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今年5月底,抖音宣布升级为“全域兴趣电商”时,快手迅速跟进,围绕信任电商构建“全域消费”生态;快手还在主站App内不断提升“快手小店”、“搜索框”、“猜你喜欢”等功能优先级,可见整个电商业务提速之迫切。
此外,快手电商用户运营负责人还表示:“快手商城侧重于围绕私域搭建,除直播间自播外,品牌还可以通过达人分销,入驻泛商城”——上述表态背后的“话外音”说明,除了品牌与商家之外,达人也会入驻“商城”,而达人的私域流量无疑能更好为品牌实现引流、转化效果。
虎嗅获悉,今年以来快手对流量分发机制逻辑已由此前的“粉丝量X转化率X内容质量(用户观看时长、直播互动指标)”转变为“粉丝量X转化率X内容质量X长期粘性(粉丝忠诚度;粉丝负反馈-取关/拉黑)X粉丝价值(打赏率/留存;GMV转化/复购)”。
快手之所以动作频频,源于2022Q2国内季度盈利并不足以提振其所面临的商业化压力——快手财报显示,2022上半年电商GMV增长40%达3662亿元,业务成长曲线依旧处于高速攀升阶段,但问题在于快手电商持续被诟病的货币化率(收入/GMV,代表电商变现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以2022Q2为例,其他服务(包括电商)收入为21亿元,同期增长仅7.1%,增速降至个位数,创下历史新低——要知道,这是在快手GMV(电商交易总额)同比增长31.5%至1912亿元的情况下、电商营收占比仍在下降。至少从侧面说明,GMV对快手电商营收拉动非常有限,电商货币化率、平台抽佣依旧处于低位。
此外,Q2快手每位日活跃用户平均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31.7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4元,同比下滑6.7%,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即便回溯至2021年全年,快手的其他服务收入(包含电商)为74.6亿,粗略将其他服务收入全部按电商贡献计算,2021年快手电商的综合佣金比率1%上下;而2022Q2其他服务收入21.3亿,该季度快手电商综合佣金比率仍在1%左右徘徊——严重低于电商行业的平台服务费率,说明倒灌快手主站流量的电商业务依旧处于“赔本赚吆喝”阶段。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源于快手电商GMV大多来自于“关注页”的私域流量,老铁文化依仗的私域流量恰恰是基于信任电商的一种“C2M反向定制”——作为快手电商的立身之本,去中心化的分发机制在社交属性加持下,极容易让流量向私域页面聚集,而独特的“老铁文化”在粉丝高粘性、强互动下反向加深了信任连接。
甚至,很多老铁“认人不认平台”,养成系的“老铁文化、家族文化”大行其道,老铁反而拖了快手向上兼容的后腿,成为快手多元化的最大瓶颈。比如“辛巴燕窝售假”事件,表面上它只是主播、品牌商家、供应链的管理混乱;实际上却暴露出平台中台建设、产品化能力、品质履约能力的短板,根上则是粗放增长策略下的平台治理危机。
反观抖音,张一鸣推崇的“算法中性”映射在产品变成算法至上,其通过对视频完播率、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等指标的算计精准投喂给用户——这种强运营的中心化策略牢牢将流量控制权攥在平台手中,整个生态宛若巨大的公域流量池,即使品类头部也需要运营去采买流量,平台拥有流量的控制权。
这其实和两家公司创始人理念有很大关系——张一鸣的理念是:“我们确实不应该介入到(价值观)纷争中去,我也没这个能力……如果你非要问头条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认为是提高分发效率、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这最重要”;宿华则信奉普惠价值观:“我们不会因为他高矮胖瘦、穷富美丑来做怎样的判断,只要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都希望能够给他平等的对待。”
鉴于此,笑古担任电商业务负责人时,“削藩”成为电商生态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个值得关注的显性结果便是,以辛巴家族为首的六大家族为快手贡献GMV占比一降再降,与之对应还有针对中小主播的“响尾行动”(流量扶持和现金奖励)、“千帆计划”(亿级流量扶持品牌)、“青云计划”(2022Q3前快手每天拿出8亿公域流量扶持主播、品牌)等。
然而,快手2022Q2DAU为3.47亿,同比增长18.5%,环比仅微增0.5%;与此同时,2022Q2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环比Q1的128.1分钟下降2.3%至125.2分钟——提升流量变现效率无疑成为快手电商最为迫切的核心指标。
不过,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即便抖音目前仍处于品牌入驻红利期,商家前期需大量投入,有自然流量后才会降低投放。“用户的留存和复购会导致平台搜索型流量的上升,随着抖音开始发展货架电商,对转化要求更高的广告类型(例如搜索广告,这类广告更要求ROI)占比上升,将会拉低平台的平均货币化率。”
快手何以频频“变阵”?
2020年,那份“改写罗永浩命运”的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仅2019年直播电商总GMV就超3000亿元,未来有望冲击万亿体量,同时MCN机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超100亿元”——以此为节点,抖音迅速依托内容生态画出“兴趣电商”的蓝图。
资深媒体人金叶宸指出,“抖音电商定位兴趣电商,逻辑是围绕流量和流量效率,用推荐算法,匹配人与货,挖掘用户的潜在‘购买需求’,卖货的人是漏斗的一个转化辅助环节,而非分发逻辑起点。所以,抖音强调新品和商品品质,强化品牌自播。”
快手则凭借私域流量优势力推“信任电商”,其核心逻辑是从传统“商品+公域”的人货场思维到“内容+私域”的思维的升级,具体变化体现为从终结需求到创造需求,从货架到内容,从交易到关系。诚如快手CEO程一笑说的那样,直播时代可以重构信任。“快手电商旨在重构10亿用户的消费决策,这是对社会更加有价值和意义的道路。”
抖音、快手乘着直播电商扶摇直上两年后,淘宝、抖音、快手更是陷入了资源竞合及流量、供应链能力的比拼:
相关文章